中国文明网总站 文明播报 | 文明评论 | 重要言论 | 公告文件 | 主题活动 | 文明创建 | 文明视频 | 道德模范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地方文明网站 全民阅读 | 民族团结 | 新疆艺术 | 民俗风情 | 丝绸之路 | 新疆掠影 | 资料中心 | 他山之石 | 地州频道 | 讲文明树新风
微信图片_20220908155205.jpg
QQ截图20210629165852_副本.jpg
QQ截图20210325113812.jpgread_image.jpg
 
新疆文明网首页 > 精神文明建设简讯
 
《自治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专刊》
时 间: 2016-09-22   来 源: 新疆文明网   
 

【领导讲话】

在自治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6年9月9日)

闫国灿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系列要求,总结推广若羌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效,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上午,围绕“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三个主题,我们先后观摩了果勒吾斯塘村、库尔干村、库尔贵村。相信大家与我一样,对美丽乡村建设都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多了一些启发思考,更加坚定了抓好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果勒吾斯塘村是个全国文明村。这个村的特点就是“人人讲文明、人人有力量、人人有笑脸”,主要体现在七个好:即文化氛围营造好、优秀传统传承好、乡风民风倡导好、文化活动开展好、核心价值引领好、文明习惯养成好、善行义举宣传好。

  库尔干村是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美”的一个缩影。主要特点是:规划在先、因村制宜,美观实用、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基础完备,建管并举、以管为本,展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丰硕成果,真正做到了:“农家院落像花园,小车开到家门前,天然气接到锅台边,路灯照得如白天”,使农民不进城就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库尔贵村向我们展示若羌县人民如何找到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秉持着一种敢于致富的精神,怀着一颗致富不忘感恩的心,形成一股团结协作共同致富磅礴力量。农民宋礼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正如他家的家训写的那样“诚信种枣、勤劳致富、不忘党恩、乐助乡邻”。

  若羌县委书记宋学斌同志介绍的“若羌经验”,根植于若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若羌实际、有若羌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我认为,“若羌经验”概括起来就是“打好三张牌、实现三个美”。

  第一是打好“理念引领牌”。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若羌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提出了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基层重要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保稳定、破瓶颈,强产业、惠民生,兴文化、塑形象”的发展战略,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为若羌县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路径指引。

  第二是打好“科学发展牌”。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尊重规律。若羌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三大规律”,把生态环保当作“安身立命”的大事来抓,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效益推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农民群众,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有力促进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

  第三是打好“勤劳致富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若羌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农民勤劳致富的过程化作生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化作各民族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过程,树立了“致富靠双手、脱贫靠互助”“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排难而进”等理念,营造了讲文明、弃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培育了“生活美滋滋、精神喜洋洋”的新型农民,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撑。

  “若羌经验”有看头、有听头、有学头,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结合实际,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

  刚才,杨伟辉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巴州强化领导、健全机制、落实责任、科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其它发言的地州、县市介绍了各自的一些经验做法:昌吉州依托“花儿昌吉”建设,高位推动、机制拉动、全员互动,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合唱;吐鲁番市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上下齐心协力的体制机制,形成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布尔津县通过打造美的环境、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培育美的乡风,解决了牧民“定而不居,居而不富”的问题;泽普县通过推动人居环境美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使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大幅提升;阜康市以城乡垃圾处理为突破口,持续有效开展城乡清洁行动,打造了“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良好人居环境;洛浦县以庭院建设为抓手,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提升庭院经济发展质量,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夯实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细胞基础;博乐市坚持规划先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阿克陶县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切入点,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升了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伊吾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精心打造人居环境舒适、乡风民风纯朴、文化生活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农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大家的交流发言,体会认识深刻,经验做法生动,措施打算具体,听了很受启发。

  近年来,各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州市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十三五”规划、推进城镇化战略相结合,统一部署、总体规划、全面推进。部分地州市成立了领导小组,强化领导、细化分工、明晰责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了建设有规划、推动有抓手、进度有保障、成效有讲评。昌吉州制定了《“花儿昌吉”建设行动纲要》,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形成了梯次推进的良好局面。喀什地区印发了实施方案,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动员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巴州、阿克苏地区还建立了奖励机制,对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的乡镇村和农户实施物质奖励和政策倾斜,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部分地州市通过抓规划、抓投入、抓成效,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由点到面、循序渐进、不断拓展。吐鲁番市通过与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签订融资贷款协议等方式,投入近400亿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塔城地区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总结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带动了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田地区抓住了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点,将2015年确定为城乡环境专项治理年,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的环境质量和卫生状况明显提升。三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部分地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既做好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治等工作,又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净化了乡风民风,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质量。各地州市普遍开展了道德模范选树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树立道德丰碑,突出价值引领,汇聚起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博州新建3座定居兴牧水库,解决了1684户牧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伊犁州2015年一年就解决了4.1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克州大力开展“清洁乡村行动”,村村配备垃圾清运车和垃圾箱,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美丽乡村建设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距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有的站位不高、看得不远、谋得不深,重视程度不够,畏难情绪不小,强调脱贫攻坚任务重、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等客观理由过多,工作推不动、成效不突出;有的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没有围绕“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三方用力,对标不具体,焦点不聚集,措施不明确,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有的工作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和开创性,工作推拖磨,方法老一套,文明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对美丽乡村认识有偏差,工作方法不得当,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抓手,工作重点不突出,制度坚持不经常,没有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硬件与软件、外在与内涵、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对农牧民较为关切的环境整治、文化生活和陋习遏制等方面的治理、引导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同志们,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赋予各级文明委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也是当前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和抓手,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中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美丽乡村建设,既“等不得”也“急不得”,各级文明委要争当“奔牛”、拒当“蜗牛”,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把文明委成员单位的力量整合起来,汇聚起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列出每一个年度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找准节点、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创新亮点,尊重规律、科学推进,锲而不舍、常抓不懈,积小胜为大胜,谱写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一、深刻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是提升农牧民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德政工程,是深化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新疆、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题写“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贺匾,就是希望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丽新疆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美丽乡村是美丽新疆的细胞工程。只有万千乡村美丽了,美丽新疆才能真正“美”起来。但当前我区一些农村,尤其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农民文化生活较为贫乏,存在着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突出问题,成为建设美丽新疆的短板和瓶颈。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文明乡风,让农牧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而以无数的美丽乡村扮靓美丽新疆。

  2.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区广大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自治区党委确立了到2020年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补上农村短板,把农村作为发展的重点、工作的重点。美丽乡村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体。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挥美丽乡村一条途径、多管齐下,一种载体、多方收效的作用,必将有效推动中央、自治区党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部署的落实,使中央、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一揽子”落实到位、“一竿子”贯彻到底,助推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化“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打牢我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基的有效举措。美丽乡村,关键是美在风尚、美在风气、美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是统领新疆各项工作的总纲,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总目标、服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在新疆,“极端化”不除,人民将永无宁日。自治区党委把“去极端化”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作为意识形态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求木之长,必固其根。“信教群众在基层,宗教工作的重心在基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在农村的“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引导各族农牧民群众向世俗化、现代化生活迈进,对冲宗教极端,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4.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美丽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凝练概括。建设美丽乡村,是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在农村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总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职责。农村精神文明精神必须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来展开,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支撑的积极作用,持续深入地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主题,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要不折不扣、坚定坚决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提高农民,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强调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揭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规律,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系列要求和决策部署,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让全疆农牧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养成好品行、享受好环境,建设“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美丽乡村。

  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打造“村民富”的美丽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强调,要坚定不移以发展惠及民生。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务工经商和创业就业,持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让各族农牧民群众逐步过上好日子。

  引导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扶贫先扶智,在贫困农牧区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传统美德,引导农牧民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明白“勤劳有饭吃,善良保平安”的道理。要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双语”培训,把贫困群众迫切需要的服务送到各族群众手里。要动员各方面资源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对接,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贫困农牧民群众改变生活、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加强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充分发挥城市在资源、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把更多的资源向农村和农民倾斜。

  引导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我区农牧民收入水平低,主要低在工资性收入上,差距大主要差在农民转移就业上。要把农牧民群众转移就业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大力引导农牧民群众创业就业和务工经商。要继续抓好农牧民群众季节性务工,组织和引导农牧民群众给当地种养专业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打工赚钱。动员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疆内企业尽可能多吸纳当地农民工就业。鼓励农牧民群众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支持民间资本到农村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业营销服务,吸纳农牧民群众就业。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落户定居,发展二三产业。扶持农村能人和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帮助他们解决融资困难、降低创业成本,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增收。

  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市场观念,引导农牧民群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林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牧民群众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实现产业链延伸增值、品牌增值。引导农牧民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规模效益。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顺应绿色消费和文化消费兴起的趋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农村山水滋养、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把“农家乐”休闲旅游培育成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新产业。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抓住互联网企业向农村布局的有力契机,更好地运用社会资本,让更多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提高收入。

  二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村风好”的美丽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观摩会精神,着力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各族农牧民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养成好的品行。

  抓教育引导。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牧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农村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灵活利用各种时机场合,形成好的生活情景和育人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运用农村基层的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运用“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具体生动地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使广大农牧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突出乡镇(村)党员干部、先进模范、农村青年等重点人群,区分层次、分类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抓传承弘扬。文化是融入血液的基因传承,是最持久、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也是农牧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内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发挥新疆多元文化优势,增添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关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要继续推进东风工程、西新工程、“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项目,让农牧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实惠、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广泛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送欢乐下基层和麦西来甫、阿肯弹唱、花儿等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管理工作,广泛开展体育、文化、科普等活动,让农村各族青少年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抓好宣传教育、征集评选、展示推广等环节,引导各族群众撰写、悬挂、诵读和推广家训,以好家训提醒引导、感染熏陶家庭成员。今年年底,中央文明委将评选表彰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各地各部门要更加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文明家庭创建常态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争取尽可能多的家庭入选。

  抓实践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要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村)创建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活动全过程和各方面。按照中央文明委的工作要求,“十三五”时期,全国50%以上村镇要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我们决不能拖后腿。要通过善行义举榜、道德榜、红黄榜等方式,推出农村的凡人善举、“草根英雄”,广泛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评选活动,大力开展学习宣传身边好人活动,让各族农牧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广泛发动农牧民群众制定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作为重点,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

  三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村庄美”的美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建设美丽乡村,要充分发挥环境改造人的作用,从改善农村环境抓起,让农民群众短时期内看到身边变化,享受到良好的人居环境。

  坚持规划先行。“村庄美,美在规划”。好的村庄规划,是凝固的艺术、历史的画卷。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紧密结合我区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实际,建设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新农村,充分彰显各地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推动村庄由“千村一面”向“一村一景”迈进。要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加快解决好农村水电路气房等重点民生问题,着力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适用的原则,稳步推进“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为农牧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治理为主。环境脏乱差,是农牧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阻碍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建设美丽乡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治理环境,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要健全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建设和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引导农牧民摒弃落后习俗,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从垃圾治理抓起,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市)处理”的模式,切实解决好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杜绝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推动广大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观,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目标。

  坚持生态为要。“现代不现代,关键看生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是建设洁净新疆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广大农牧区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等活动。要抓好“白色污染”防治,落实控制残膜的各项措施,实施“净土工程”。要做好控肥、控药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清洁化水平。要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放牧,使美丽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乡村。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三、加强领导,明确要求,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领域广,涉及部门多,需要齐抓共管、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1.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位摆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尤其是县一级,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和主要动力,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各文明委成员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各尽其能,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力量。各级文明委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强化统筹规划和督促指导。各级文明办要发挥好创建文明村镇的牵头联络服务作用,调动文明委成员单位积极性,推动形成各方共建美丽乡村的工作格局。

  2.要广泛发动群众。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农牧民群众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把农牧民群众的认同、参与、满意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要求。通过项目带动、工程联动、以奖代补牵动等多种方式,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自觉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既要输血、加大投入,又要造血、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设美好家园,形成“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人人受益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格局。

  3.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部门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自治区“访惠聚”、民生建设年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运用好项目资金和政策优势。加大发改、财政、农业、林业、畜牧、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保等各方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推动文化、体育、教育和民政、卫生计划生育、商务等部门的资源向农村倾斜,集中资金、资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4.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运用农民画、文化墙、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工作。要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做法、有益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营造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同志们,美丽乡村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找准节点,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创新亮点,不断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责任编辑:于 洪举
 
文明创建    
·新疆阿克苏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一城文明风 处处幸福景——若羌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沙雅县: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和静县:文明花开满城芳
·阿勒泰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助力创建文明城市
·石榴花开的时节——乌鲁木齐市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系列观察之四
·霍尔果斯市召开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现场点位推进会
·温宿县召开争做“最美温宿人”争创“最温暖城市”动员会
道德模范    
·新疆历届全国道德模范
·关于增补玛依努尔·尼牙孜为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建议人员的公示
·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建议人员名单公示
·崇尚先进 见贤思齐丨“力所能及帮助更多人”——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于学然
·26年,他对患病的养女不离不弃——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吐尔逊·司马义
·危急时刻显身手——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艾斯卡尔·艾山
·崇尚先进 见贤思齐丨我们是互助友爱的大家庭——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李红秀
·崇尚先进 见贤思齐丨“救群众于危难是我的责任”——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师维楠
精神文明建设简讯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1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0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9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8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7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6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5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4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3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2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
地州频道    
·乌鲁木齐 ·昌吉 ·伊犁 ·石河子
·克拉玛依 ·塔城 ·阿勒泰 ·博州
·哈密 ·吐鲁番 ·巴州 ·阿克苏
·喀什 ·克州 ·和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文明办主办 新疆文明办主管 联系电话:0991-3532125
© All Copyright Rights Reserved 新疆文明办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