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文明播报 | 文明评论 | 重要言论 | 公告文件 | 主题活动 | 文明创建 | 文明视频 | 道德模范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地方文明网站 全民阅读 | 民族团结 | 新疆艺术 | 民俗风情 | 丝绸之路 | 新疆掠影 | 资料中心 | 他山之石 | 地州频道 | 讲文明树新风
微信图片_20220908155205.jpg
QQ截图20210629165852_副本.jpg
QQ截图20210325113812.jpgread_image.jpg
 
新疆文明网首页 > 精神文明建设简讯
 
《精神文明建设简讯》2017年11月(下)
时 间: 2017-11-29   来 源: 新疆文明网   
 

【全国文明城市风采】

乌鲁木齐,一个城美人和的好地方

 

    丝路明珠乌鲁木齐,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11月17日,从北京传来喜讯,中央文明委发布《关于表彰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决定》,乌鲁木齐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式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2011年初,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发出了向全国文明城市冲刺的号令。为了夺得这一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广、创建难度最大、全国各个城市竞相追逐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在自治区文明委的正确指导下,在中央、自治区、兵团、军区驻乌单位的全员参与下,全市上下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凝聚起奋力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奏响了在国家向西开放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重要支撑、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强音。

  创城,让生活更美好

  生活因城市而美好,城市因文明而美丽。利民惠民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宗旨。

  创城对于乌鲁木齐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创城是乌鲁木齐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践行首府城市责任担当,勇于走前列、作表率、当先锋、做贡献的最生动诠释。

  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提出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五城同创”奋斗目标,在大手笔勾画、大力度投入、大项目带动下,“九大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安民、便民、助民、乐民、化民”的民生温度。

  创城让市民更幸福。目前乌鲁木齐的绿化面积,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许多垃圾山被改造成为一个个小公园。新增的八道湾河畔小公园、白鸟翠岭小公园、大小绿谷公园,成为市民健康锻炼、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响应民生期盼,乌鲁木齐市实施了历史上力度最大、规模空前、建设速度最快的蓝天工程,投入524亿元实施以“煤改气”工程为重点的140余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气化城市,彻底改变了乌鲁木齐冬季大气污染状况。

  抓住建设“一带一路”交通枢纽的机遇,乌鲁木齐构建了城市交通“上天入地”的新格局——地下人行道、过街通道、BRT、快速路、立交桥、“田”字路高架、东绕城高速、兰新高铁、地铁、城际铁路、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乌鲁木齐机场通往国际国内航线四通八达,坐地日行八千里已经不是梦想。

  创城中,乌鲁木齐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老城区、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棚改房、保障房和农村“两居”住房15.15万套,惠及160万各族群众。

  创城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乌鲁木齐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检验创建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于文明创建全过程,为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打造和谐稳定、既优又强、民族融合、宗教和睦、独具魅力、干净美丽的首府,努力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特色鲜明、绿色健康宜居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了强大动力。

  创城,让市民更文明

  文明城市是由文明人组成的。文明氛围的培育、文明行为的养成、文明意识的提高、文明自觉性的增强,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以文化沁润人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乌鲁木齐以“图说、歌唱、讲述、书写、舞动、践行”六种方式为依托,开展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已有机融入到各族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自编自创的《中国人的宣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创城主题歌,已被改编为首府中小学课间操、广场舞音乐,超过百万市民主动传唱,6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自发组建2300多支民间广场舞队伍进行表演。

  民族融合是体现乌鲁木齐城市文明的重要方面。为加强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建设,乌鲁木齐市出台了《民族团结大院(小区)创建活动管理办法》,在全市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丰富民族团结工作的实践载体,引导各行各业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民族团结、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扶危济困等蔚然成风。

  以文化人是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乌鲁木齐着力构筑文化高地,剧院、音乐厅、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书城)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去处。据统计,从2012年以来,乌鲁木齐累计放映公益电影4万余场,购买文化惠民演出1200余场。不仅如此,乌鲁木齐还发放文化惠民卡、播放公益电影、“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开办道德讲堂、文化讲堂,不断营造首府文明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榜样的示范引领。乌鲁木齐市持续开展最美人物推荐、身边好人评议、道德模范选树、向时代楷模学习等活动。全市先后有11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5人被评为自治区级、市级道德模范,3100余位普通市民获评最美人物。

  刘乾坤、马炜、艾比保·罕木都、亚森·尤努斯、茹仙古丽·买买提……这每一个普通名字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感人故事。

  在身边榜样的感召和激励下,全市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新风尚。通过促进家风带动民风,通过民风促进政风,通过政风带动社风,最终实现社会风气的转变。把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转化为“文明在心中、在口中、在手上、在脚下、在行动”的具体行为,落细落小落实。

  创建文明城市,必须要有制度保障。《乌鲁木齐市公共文明行为条例》、《乌鲁木齐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文明立法,为文明人加油,为文明行为鼓劲。特别是“诚信红黑榜”制度的出台,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鼓励诚信、鞭笞失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进乌鲁木齐市诚信制度化建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了首府的筋与骨,培育了城市的灵与魂,带来了城市品味的提升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持续提高。

  创城,永远在路上

  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建文明城市永远在路上。

  当前,全疆上下正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在全国文明城市这一耀眼的荣誉光环之下,乌鲁木齐迈开了更为铿锵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月7日召开的乌鲁木齐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首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站在新起点,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面对新期盼,工作更多,责任更重。

  当前,乌鲁木齐市正把创城常态化作为在新的历史阶段锁定的发力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贯穿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

  ——进一步强化城市观念,树立城市意识,人人都要关心城市、热爱城市、支持城市建设,进而形成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作贡献的共识和行动。

  ——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集约发展,努力在稳定上作示范,在面貌上树形象,在经济上强支撑,在环保上带好头,在文明上当窗口,在幸福感上要增强。

  ——进一步突出民族特色,既满足各族群众需要、赋予时代气息,又保持历史传统、展现民族风情;突出现代特色,对标全国先进城市,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大力推广新设计、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突出宜居特色,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特色鲜明、绿色健康宜居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支撑点、桥头堡。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之路上,乌鲁木齐500万各族群众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满载文明的阳光大道,走出了一条大爱满城的幸福大道。

  “树上山、水进城、煤变气、地变绿、天变蓝、人变美”。站在新的起点上,乌鲁木齐正再接再厉,锐意进取铸就名副其实的文明之城。

  乌鲁木齐,一个城美人和、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昌吉,用文明续写昌盛吉祥

 

  这是全国城市的综合性最高荣誉,这是令人激动的时刻,11月17日,昌吉市正式入选县级“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榜单,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在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指引下,昌吉市以文明筑就城市之魂,用文明为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强大正能量。

  创城让生活更美好

  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昌吉市紧紧围绕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战略思考、宏观谋划、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作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心愿和自觉行动,创建为民、创建惠民,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市民越来越感到幸福。

  滨湖河中央公园,昌吉市的城市封面。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商业用地。但为了百姓的幸福,市委、政府果断收回地块,投入数亿元资金,如期建成今天的昌吉一景。

  让市民惬意与自豪的,还有交通、教育等各类社会保障。

  昌吉市在全疆率先实现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油路,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智能IC卡、通用月票IC卡城乡通用,免费乘车优惠待遇城乡老人同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疆首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高中教育、农村学前教育免费施行;市民免费健康体检每年一次,医保、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100%和99.7%。

  短短三年间,改造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25个,4万余名群众喜迁安居富民房、保障性住房。“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困难群众得到精准帮扶,全部脱贫。

  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年5040元,医疗救助上限由3000元提高到3万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四位一体”便民服务网络遍布城乡,“15分钟”便民医疗、健身、娱乐、购物、家政服务优质高效。城管、医疗、社保、商业等智慧城市的建设,使老百姓生活更加便捷,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人均住房面积、天然气入户率、集中供热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回望“十二五”,昌吉市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座谈、建立平台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上请下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活动。将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推行民生项目的重要决策依据,一大批民生项目的实施真正成为了民心工程。

  “每年承诺并全面完成十大惠民实事、全民免费健康体检、‘零就业’家庭实现24小时动态清零、1万余户安居富民房、保障性住房惠及百姓……”昌吉市坚持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改善,五年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达135.8亿元。就业、养老、医疗、低保、教育、住房保障等重大民生工程的全面提升,极大地贴近了民心,赢得了民心,让老百姓过得更舒心了。

  创城让家园换新貌

  文明城市必须要有经济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治理能力。

  自创城以来,昌吉市确定了新疆“美食文化之都,宜居创业之城”的城市形象定位,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知名度和城乡群众的幸福基础,努力建设一座记得住“乡愁”的现代新城,为城铸魂。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城建资金18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2平方公里增加到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3%。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管网、保障性住房、安居富民等暖民心工程有序实施,14个棚户区、13个城中村、2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城市焕发新的活力。滨湖河中央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休闲场所和街头游园建成开放,街景改造、“双违”整治等城乡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成效明显。

  乌昌界河位于头屯河的西岸,过去,这里汇集了屯河水泥厂等87家企业、26个砂场和526户居民,烟尘飞扬,垃圾遍地,是昌吉市区主要的污染来源地。

  2012年以来,昌吉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实施“工业进园区”行动,并拆除违法建筑,关停污染企业,让一个集“一湖、两带、九大主题公园”于一体的综合整治景观工程一步步走来,一场以“两清两美一绿”为主要内容,以建设美丽中国、洁净新疆“昌吉样板”为目标的革命性战役随之打响。

  依托“一区三园”,以特变电工、蓝山屯河、天山生物、天山面粉、中疆物流等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企业,发挥产业集聚、高端引领效应,催生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现代服务等主导产业,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相继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走在昌吉市城区,市民出门离家不到15分钟就会看到一处小游园。如今,昌吉市已建成风格迥异的特色小游园60余个,这些街头小游园逐步完善该市公共绿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以多点布局、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格局,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化量,还提升了城市品位。

  相对城南新区,昌吉市北部老城区人口多、基础设施差、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少。在听取相关民意后,市委反复调研决策,一座占地398亩、兼具娱乐休憩及儿童体验功能的公园于一年后建成开放。此后,昌吉体育场和4个城区户外公共运动场相继新建,学校的运动场也免费向市民开放。

  在让市民参与决策的同时,昌吉市还搭建全民创建平台,让“讲文明、树新风”不断内化为自觉行动。

  借助公民道德建设月、道德讲堂、星光讲坛、市民夜校、彩色周末、阿肯弹唱、邻居节、市民文化艺术节等载体,昌吉市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

  依托“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和发声亮剑等活动,市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现代意识得到显著增强,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汇成城市的血脉,流淌在每个人心中。

  创城让人人学雷锋

  “大美昌吉,道德高地”。走进昌吉市,所听到的是昌吉好人一个个平凡的感人故事,敬业奉献模范张新昌、诚实守信模范陈韦刚、见义勇为模范李茂年、助人为乐模范张岩……短短几年,在这片热土上感动中国的昌吉凡人善举不断涌现。

  佃坝镇土梁村,昌吉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巍峨耸立。

  这里长眠着55位烈士、老红军和因公牺牲人员。

  他们或为剿匪捐躯,或为保护国家财产而死,或为救助他人遇难……这种固化于心的感恩、担当、博爱、超越等品格一路传承,并历经反复凝炼与升华,构成了昌吉市人文精神的核心。

  园丁社区居民吴桂莲靠打零工挣钱,十四年坚守,用无私母爱帮助儿童福利院抚养12名脑瘫儿童。

  企业职工王志刚从1983年起,先后独自抚养9名孤残儿童,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成人。

  街道干部张岩心系困难群众,常年坚持业余时间募集衣服鞋子等物品,先后向贫困地区寄出“爱心包裹”几百件。

  身患13种疾病的癌症患者苏玉琴,乐观坚韧,37年来带领社区爱心志愿团队帮助各族特困群众985人次,捐赠学习生活用品3万多件,她倡导建立的“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每天都在书写着感人的故事。

  爱心涌动的昌吉市,总是不断给人以温暖,也澎湃着永远的希望。在榜样的感召和激励下,全市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新风尚,正在构建道德高地,

  多年来,昌吉市围绕“立德”,扎实开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举办的“公民道德建设月”系列活动,举办“道德讲堂”活动1200余场次,组织道德模范走基层巡回宣讲360余场次;围绕“尚德”,积极参与新疆文明网举办的“我推荐我评议最美新疆人”活动,24人入选“最美新疆人”。通过开展“花儿昌吉 最美昌吉人”系列评选,推荐评选“最美德行少年”“最美环卫工人”等15类150名最美昌吉人;围绕“弘德”,精心打造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1个,主题公园、游园4个;围绕“润德”,建立关爱和帮扶道德典型的长效机制,1名道德模范被推荐为市人大代表;围绕“载德”,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通过送书籍、送电影、送文化、送文明常识进工地活动,极大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将每月20日确定为全市社会公益日。以践行友善为主要内容的讲文明树新风、扶贫帮困、关爱社会等五大类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展开。共开展“文明从脚下起步”交通文明劝导、“清洁昌吉、美化家园”六乱治理、“我在你身边”爱心传递、“爱心车队”志愿服务等接地气、贴近百姓的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次。举办“我是志愿者”大型招募活动,组建“艾德莱斯”“爱心车队”等各类品牌志愿服务团队167个,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402个,注册志愿者3.58万余人,实现了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多元化、全民化、品牌化。

  如今,走进全市每一个社区,不论春夏秋冬,都能看见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市区每个交通路口,都有“红袖标”交通劝导员手拿小旗,劝导行人文明出行。他们像一股股暖流注入全城大街小巷,汇聚起一片红色的海洋,成为这座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昌吉,一个用文明续写昌盛吉祥的地方。

 

文明梨城  续写华章

 

  在新疆辽阔、广袤的土地上,库尔勒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里,距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只有70千米,却是一片由河流孕育的丰茂绿洲,生生不息;这里,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城市,却演绎着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交响,绵绵不绝……

  1979年,刚刚建市的库尔勒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全面展开各项建设。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发展进入了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时代。1996年1月,库尔勒市三届党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文明城市创建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库尔勒市的决策层深刻地认识到,文明不仅是一种知识、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价值取向,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内源性因素,是一座城市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1995年,在经历了“远学张家港,近学库尔勒”这句口号带来的荣耀和自豪后,库尔勒人经过深思熟虑,开始追求新的发展目标。1996年,库尔勒市委、市政府召开万人动员大会,吹响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号角。自此,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坐标,库尔勒市委、市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坚定信念,朝着目标奋力前进;全体梨城人一代接着一代创,创建的步伐始终不曾停歇,一浪高过一浪。

  创建文明城市21年来,库尔勒这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荒到绿、从绿到美,勤劳智慧的库尔勒人硬是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把昔日的戈壁小镇,变成了生态花园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文明城市。

  伴随着文明新风,漫步在库尔勒的大街小巷,道路两旁的树木绿意盎然,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让人心旷神怡;焕然一新的市容市貌和良好的交通秩序让人感慨万千;市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让人如沐春风……在库尔勒人眼中,城市越变越美;在外地客人心里,这是一方充满活力的热土。“想不到,忘不了”是国内外宾客对库尔勒的共同评价。

  人人参与,聚起共建文明的强大合力

  从城到人,从人到城,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时,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就是点燃精神文明建设的燎原之火,文明之花在库尔勒的大地上竞相绽放。

  库尔勒市将每年的4月2日确定为精神文明创建动员日,拉开全民创建的序幕,吹响了合力创建的号角。年年都召开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各单位各部门签订创建文明城市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责任真正全覆盖。

  在创建文明城市初期,全市的交警每天上岗时都要拎一个小红桶放在身边,在执勤之余拾捡烟头、纸屑、果皮等街头垃圾。不久,这个小红桶就从交警岗亭走向了居民小区、广场公园、大街小巷甚至公交车上,这就是让库尔勒人引以为豪的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小红桶”精神,它真实地反映了库尔勒人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文明素质。

  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库尔勒市始终坚持创建靠民,充分发挥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到创建工作“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推动文明创建从“靠政府”变为“靠大家”。

  执着的追求,最终赢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在历经了“整治环境、美化城市”、“提高素质、争先创优”、“以城带乡、团结共建”、“构建和谐、科学发展”和“巩固深化、长效常态”五个发展提升阶段,接连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等十几项国家级荣誉后,2009年,库尔勒市终于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在大西北一枝独秀。

  2012年12月,库尔勒市成功蝉连“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2015年2月,“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让这座城市收获了外界对库尔勒城市形象和综合素质的最高褒奖。2017年11月,库尔勒市成功创建“四连冠”,走在了全国县级市的前列。

  21年来,全市各族人民群众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踊跃参与创建活动,精心浇灌文明之花,为文明创建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了迈向成功彼岸的基石。

  以文化人,培育崇德向善的浓厚风尚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文明城市是由文明人组成的。一直以来,库尔勒市将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放大文明创建的影响力,使市民素质在创建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公益广告潜移默化。漫步库尔勒,无论是广场公园,还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一幅幅“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标有“遵德守礼”文明用语的提示牌,向人们传递出道德的力量、文明的熏陶。

  ——“讲文明、树新风”成为最美风景。文明餐饮、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四大行动,真正让文明成为市民衣食住行身边的风景。

  —— “四德工程” 全面推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题,通过开展道德讲堂、实践活动,塑造城市之魂,培育城市之德。

  ——文明细胞创建工作持续深化。开展文明乡镇、文明街道、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推动文明新风进万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志愿服务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保障、致力服务社会治理、不断建立品牌效应等途径,着力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有机融合,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

  一系列以提升市民素质为主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了每一个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家庭,文明的硕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断开花结果。

  一座城市的道德厚度,来自于社会各个行业的普通老百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爱心,成为这个城市崇德向善的典范:

  王成帮,这位从军30余年的老党员,退休后义务育苗栽树近百万株。多年来,他主动为农民工、特困学生捐款达10万余元。

  马世雄,“学雷锋做好事”几十年,在社区建立“感恩红色走廊”,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年近八旬的他被授予“自治区五星志愿者”荣誉称号。

  陈伯寿,被称为“红色收藏家”的他,投入数十万元举办近千场展览,义务开展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几十年。

  ……

  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了文明城市的气质涵养。一位位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一次次精神洗礼,激发了全社会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让库尔勒这座城市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让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利民惠民,共享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

  生活因城市而美好,城市因文明而美丽。文明城市创建,让库尔勒成为一座惊现在碧水蓝天间的山水之城、便捷之城、幸福之城。

  21年来,库尔勒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思想,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成为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的民生工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孔雀河、天鹅河、鸿雁河、杜鹃河、白鹭河五河十岸,波光粼粼的水、流光溢彩的桥、还有粉墙黛瓦的楼,以及那些别具一格的亭台楼榭、绿树红花,交织成一道令人心醉的城市人文风景线……

  昔日的龙山乱石秃岭,草木绝迹,是笼罩梨城沙尘的策源地,每到春秋两季便风沙弥漫、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市民深受其害。文明城市创建伊始,库尔勒人就响亮地提出“让库尔勒绿起来!”的口号,铸造出“敢为人先、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龙山精神。这精神,让梨城人在乱石峥嵘、风猛沙砺的库鲁克塔格山义务植树1.1亿株,完成荒山绿化面积约10万亩,硬是为亘古荒山披上了绿装,成功地降低了风沙危害,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2016年,库尔勒市八届党委成立后,一如既往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新疆重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第一抓手,创建理念不改变、决心不动摇、创建力度不减弱、创建步伐不停顿。库尔勒市继续大力弘扬“龙山精神”,在城市外围建设北部生态长廊,在城乡之间构建绿轴、绿廊、绿心、产业带有序交错的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大手笔规划建设两项大型生态环保工程——库尔勒北部生态保护长廊工程和杜鹃河生态湿地工程,在城外构建生态走廊,在城内打造人工“绿肺”。

  2016年实施的北部生态保护长廊工程总绿化长度105公里,总面积达25000余亩,将在库尔勒北部形成一道巨大的绿色生态发展长廊,为梨城遮风挡沙、增绿添美。结合生活废水处理再生利用工程,建设杜鹃河生态湿地公园,打造出一处全新的观光休闲健身景区。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现在的库尔勒,市民出行便捷,办事高效,民生支出连续七年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办成一批让群众满意的安居、扶贫、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库尔勒的文明创建之路,是打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味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漫漫幸福路。文明创建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广大市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文明创建的坚定步伐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同频共振”,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库尔勒市将乘着十九大的东风,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立足新起点、着眼新高度、提升新境界,继续当好中国西部文明城市创建排头兵,为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书写华美篇章!

 

克拉玛依市一张蓝图绘到底  创建为民展新姿

 

  有这样一项事业,它让一座城市21年来上下齐心,坚持不懈;有这样一份责任,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40多万各族人民时刻铭记,始终坚守。这就是克拉玛依自1996年拉开大幕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为了文明城市这块人民群众高度认同,创建难度最大的国字号金字招牌,克拉玛依进行了21年的持续付出。回望来路,人们欣慰地看到,在“创城”之路上,留下了克拉玛依人坚实的脚印;在创城过程中,克拉玛依早已焕然一新。

  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1年12月20日,是值得所有克拉玛依人为之欢欣鼓舞的一天。这一天,克拉玛依人终于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匾。这一刻来之不易,因为在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背后,克拉玛依人已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途上走过了整整15年。

  15年中,尽管已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个又一个代表着城市发展成就的桂冠戴在了自己头上,但所有克拉玛依人心中却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遗憾,那就是含金量最高的“全国文明城市”还没有拿到。

  克拉玛依之所以从不放弃对全国文明城市的追求,因为他们深知,这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老百姓的需要,对克拉玛依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二十余年来,尽管市委主要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在克拉玛依,历届党委始终坚持初心不变,扎扎实实地做到了将一张惠民创建的蓝图绘到底,将一个创城为民的思维贯到了底。

  自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之后,克拉玛依就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着各级党政“一把手”的关键作用。从2012年起,全市连续6年实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大绿化工程、标准化小区建设工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多项工程。在每一轮工程实施过程中,都由市委书记担任工程总负责人,亲自策划项目、部署工作、把握进度,各单位的“一把手”任项目组组长,每年集中精力解决一批文明城市创建的大事难事,巩固和提升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

  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将“创城”工作作为聚焦总目标、落实总目标的重要载体与抓手,进一步强化高位推动作用。

  为了加强“一把手”的责任落实,克拉玛依还建立了市委领导联点制度、督察问责制度、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制度等一整套管理机制。在具体实施中,市委坚持把创城工作与领导业绩相挂钩、与考核兑现相结合。

  各项规范措施,让全市的“一把手”绷紧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弦,将文明城市各项创建工作都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创建为民谋幸福

  为什么要创建文明城市?如何创建文明城市?在所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竞争大军中,这是两个经常被人问起的问题。

  克拉玛依的回答是:体现利民惠民创城宗旨,让人民群众从创城中不断有获得感幸福感;让市民在创城中不断提高文明素质。

  在克拉玛依,这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开展创城工作的指导原则,也是市委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具体要求。历届党委、政府都从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出发,着眼实处,着手实事,着重实效,千方百计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15年的创建,6年多的提升,早已让克拉玛依从身体到灵魂都发生了变化,蜕变为楚楚动人的“沙漠美人”。

  城东一隅,九龙潭九尊龙头吐出的一排排水带倾泻而下,水雾四散,气势磅礴。

  绵延8.51公里长的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20座造型别致的桥梁飞架南北。一到夜间,满河彩灯点点,乐声连绵,美不胜收。它的旁边,世纪公园美景如画,令人沉醉。

  城区里,干净笔直的街道旁,杨柳成排,青草依依。全市84个居住小区,全都被绿色笼罩。

  城南,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与远处油区巍巍耸立的钻塔遥相呼应。

  “沙漠美人”今日楚楚动人的风姿,也常常使人的时空之感错位:不知自己是身在风光秀丽的江南还是置身于雄浑苍凉的戈壁。是啊,有着如此风情的“美人”,人们怎能不为之倾倒?

  特别是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的这几年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巩固创建成果、持续惠民作为重要目标,深化各项创建措施,不断努力提升创建水平。近五年来,克拉玛依先后投入300多亿元,用于解决市民在住房、就业、社会救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市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1029套,充分满足了市民的住房需求。市、区两级政府建成投用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380余个民生项目,建设了3个总面积11.1万平方米的熟食品加工基地,切实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市民对创建工作的认同感越来越深。

  近几年来,克拉玛依还着力健全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大病医疗保险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安全网。覆盖全市所有街道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投入运行,日托中心、黑油山养老院以及居家养老等各种养老机构、养老方式的建立健全,更使克拉玛依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全国样板。

  数字有时是枯燥的,走在克拉玛依的大街小巷,那一张张舒展的笑脸,那一串串朗朗的笑声,已经最直观地展示了市民生活的幸福程度。

  “以前很多退休后去内地定居的同事都回来了,去过那么多地方,我们还是觉得克拉玛依好啊!”一名退休职工骄傲地说。

  长效机制是关键

  文明城市不仅仅表现在高楼大厦和繁华街面,更在于它的日常管理水平和长效治理能力。

  不少外地人到克拉玛依的第一印象是:整齐干净,秩序井然,市民素质很高。但在这背后,是克拉玛依创建多年以来不断提升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在起着看不见的作用。

  2011年12月,在首次创城成功后,克拉玛依通过认真总结发现,要想把创城的工作真正引向深入,让各职能部门和参与群众达到自觉主动的目的,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创建长效机制。这样一来,也能够杜绝少数单位或人员可能存在的为迎检而迎检,或疲于迎检的状况。

  经过论证,克拉玛依决定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

  2012年6月,克拉玛依成立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成立信息化管理局,并依托智慧城市的基础,在短短几年间,克拉玛依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在平台搭建、制度建设、数据征集及诚信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诚信建设在助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在全市营造了“明信知耻、惩恶扬善”的社会道德风尚氛围。

  政府机构的改革,强化了创城长效机制。成立了城管委,通过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大联动”,在全市形成了机制顺畅、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的创建工作格局,结束了过去创建工作“九龙治水”的被动局面。通过数字化城管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创城问题督查反馈紧密结合,又提升了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克拉玛依还以工程管理的方式推动创建重点工程,加大了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力度,开展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道路抛撒等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问责。

  在其他诸如智能交通、市场监管、最安全城市、健康城市打造等众多方面,克拉玛依都以工匠精神逐项细细打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文明进程逐步纵深。

  文明城里文明人

  创城带来的不仅是油城的外在美,更是内在美。

  走在如今的油城街道,井然有序是很多外地人的最大感受,乱穿马路、乱搭乱建、违章停车、随地吐痰……这些城市顽疾与陋习,早已得到有效治理,难觅踪迹。

  到各单位办事,示范窗口、文明班组、行业标兵比比皆是,温馨提示到处可见,工作人员微笑多了,黑脸少了,效率也大幅提高。

  黑油山、展览馆、地质陈列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企业精神教育基地,文化街和汉博文化创业产业园以及长盛不衰的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油城市民的文化思想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净化与提升。

  许多人还发现,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现象明显减少,熟食品加工基地诚信建设的典型经验还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文明办的肯定。 通过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最美新疆人”“中国好人榜”等评选活动,选树了王延明、肉孜麦麦提·巴克等一批模范榜样,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建立了300多个道德讲堂、设立800余个善行义举榜,开展了以“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传统道德”为主题的家风建设、“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旅游”四大文明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引导越来越多的市民注重个人行为,提升自身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年3月是自治区公民道德建设月。在此期间,克拉玛依都会持续开展“三关爱”“邻里守望”“文明交通”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出了“四叶草”“铁老汉”“爱心妈妈”“红细胞”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潮。

 

石河子市:创城让生活更美好

 

  2017年1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石河子人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中央文明委宣布:新疆石河子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石河子,因为什么魅力,傲立于祖国的西部边陲?这座城,因为怎样的气魄,汇聚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磅礴力量?

  创城让城市发展更美好

  入夏时分,漫步在石河子市霓虹闪烁的城市主干道上,徜徉在鲜花绽放、绿草如茵的公园内,行走在“苹果一条街”上,一幅人在画中游,路自景中过,车在园中行的美丽画卷正在石河子市区徐徐展开。

  1991年举家迁往上海的张小玉女士,今年夏天回到石河子参加同学聚会。走了将近30年的她,一踏入石河子,便惊叹到: “真是越来越美了” 。

  石河子的美在于绿。经过三代军垦人的不懈努力,这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的城市,如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之城。目前,石河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绿地率36.8%,城市森林覆盖率35%,道路绿化林木绿化率达100%。

  这片绿色,也许对于居住在南方城市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位于沙漠边缘的石河子来说却显得弥足珍贵。石河子人爱绿、护绿、惜绿蔚然成风。“为树让路、为树腾房、为树绕道”的故事俯拾即是。

  石河子宾馆改建过程当中发生的“宁愿腾房两间,不毁玉兰一棵”的故事,在石城广为流传,成就了又一个石城人民爱绿、护绿、惜绿的佳话。

  在城市建设中,石河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先后拿出50多亿元,用于支持清洁能源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与此同时,石河子还对重点污染源实施了“关、停、并、转”, 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打响了环境治理的攻坚战。

  言出必行,说到做到。10月26日,国能投开发区分公司(天富东热电厂)正式关停的消息,被市民口口相传。这个为师市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服务26年、供电量累积达到242亿千瓦时的热电厂,因为效率低、能耗高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玛河公园是东进石河子市区必经之地。这里曾经每日填埋生活、建筑垃圾1100多吨,垃圾成山、蚊蝇飞舞、臭气熏天,行人路过此地都要捂上口鼻。经过26年的艰苦改造,玛河垃圾场变成了花香鸟语、绿叶成荫、碧波荡漾的美丽公园。

  玛河公园的变迁是石河子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它不仅是一座公园,更是一座石河子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历史见证。

  触手可及的风景,展示着石河子生态建设的累累硕果,也让市民幸福感倍增。

  创城让市民更幸福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奋斗目标,更是脚踏实地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利民惠民宗旨的具体行动。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搞突击、不是一阵风,也不是单纯为拿块牌子。”石河子就是要通过扎实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传递城市声音,扩大城市影响,树立城市品牌,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2015年底,花园机场正式开航,这是兵团首个民用支线机场。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花园机场先后开通了喀什—石河子—郑州、石河子—哈密—北京、伊宁—石河子—成都的航线,今后还将开通石河子至上海、西安、青岛、大连等航线。与此同时,市民还可通过中转联程飞往国内80多个城市,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打“飞的”游中国的梦想。

  公路布局不断优化、民航线路逐渐增多,石河子这座年轻而美丽的城市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而广大市民也正是从这一处处变化中,欣喜地感受到交通发展带给他们的便捷、舒适和自豪。

  今年9月,石河子正式启动实施15年免费教育: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情况,从2017年秋季开展免除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中职)3年的学费、教材费、住宿费等费用,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生活补助。这一举措惠及石河子市和14个团场的8.2万名各族学生,标志着石河子率先在兵团实现15年免费教育。

  给百姓带来实惠的不止这些。老旧小区改造、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累计为50多万人免费健康体检……

  “我们要确保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5%以上,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把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惠民实效。”石河子市委、市政府向百姓做出了庄严承诺。

  创城让新风扑面而来

  人是一座城市的主体。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民风民俗都与这座城市的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石河子市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充分运用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围绕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广泛开展了“我身边的好人”“文明家庭”“文明楼栋”“好邻居” “好儿媳“”好婆婆“等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生活、融入日常。

  每到傍晚,军垦文化广场便热闹非凡,市民们茶余饭后来到这里唱歌、跳舞,平均每天的人流量达到了1500多人次。军垦文化广场管理所党支部书记张丽荣说,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持续推进,市民的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吵架斗殴的人少了,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也很少见了,大家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欣赏,言谈举止之间彰显着文明与和谐。

  近年来,石河子共选树出全国先进典型3人、自治区和兵团道德模范11人、省级各类先进人物百余人。他们之中既有市民身边热心的“楼栋长”,也有见义勇为的好“的哥”;既有家喻户晓的企业家,也有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86岁高龄的赵从光老人,是兵团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为了让更多失学的孩子上得起学,家境并不富裕的他靠捡废品攒钱,资助了全国各地上百名贫困学生。赵从光的事迹令人感动和温暖,可他却说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奶奶,您好!我是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护士长刘红梅。今天到您家给您测量一下血压。”这是新城街道14社区开展党员“红细胞”工程活动时发生的一幕。这只是我市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的一个缩影。目前,石河子市成立了“军垦老兵志愿服务队”“红细胞工程—党员志愿服务队”“白杨公益”等700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达7万多人。

  这些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模范和志愿者,让市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他们的高尚思想和行为逐步转化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多了、过马路闯红灯的人少了、城市顽疾“牛皮癣”少见了、大街小巷也更洁净了……石河子这座边塞新城发生的喜人变化,犹如一缕缕文明清风拂面而来。

  通过扎实的文明创建活动,石河子人心中形成了统一认识:创建文明城市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是聚集石河子发展之力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的有效抓手。

  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建文明城市永远在路上。现在,石河子市又站在了追求文明高地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于洪举
 
文明创建    
·新疆阿克苏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一城文明风 处处幸福景——若羌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沙雅县: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和静县:文明花开满城芳
·阿勒泰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助力创建文明城市
·石榴花开的时节——乌鲁木齐市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系列观察之四
·霍尔果斯市召开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现场点位推进会
·温宿县召开争做“最美温宿人”争创“最温暖城市”动员会
道德模范    
·新疆历届全国道德模范
·关于增补玛依努尔·尼牙孜为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建议人员的公示
·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建议人员名单公示
·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儿媳、好弟媳——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古力奴尔·卡德尔
·十年坚守 点亮“风城”万家灯火——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马春强
·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邻家孩子成佳话——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罕谢日·图尔迪
·崇尚先进 见贤思齐丨“力所能及帮助更多人”——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于学然
·26年,他对患病的养女不离不弃——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吐尔逊·司马义
精神文明建设简讯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1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0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9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8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7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6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5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4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3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2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
地州频道    
·乌鲁木齐 ·昌吉 ·伊犁 ·石河子
·克拉玛依 ·塔城 ·阿勒泰 ·博州
·哈密 ·吐鲁番 ·巴州 ·阿克苏
·喀什 ·克州 ·和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文明办主办 新疆文明办主管 联系电话:0991-3532125
© All Copyright Rights Reserved 新疆文明办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