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社区治理更有爱

时间:2023-09-14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

  【进社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9月6日一早,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国道社区居民李炳荣吃过早饭后,在院子里边走边想。77岁的他是“老党员之家说”的一员,前几天有邻居给他说了几件烦心事,一会儿他准备找社区党委书记邹嘉仪说说。

  为满足辖区居民需求,国道社区探索创建了“520”工作法。通过老党员了解民生诉求的“老党员之家说”,是“520”工作法的一部分。

  “5”,是把百姓说事云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管家团、四方联合、志愿者服务队这些原有资源,整合成5个平台。“2”即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健全特色服务阵地。“0”则是通过打造熟人社会,把社区服务延伸到小区、楼道和家门口,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

  “‘520’工作法以阵地凝心、文化开心、环境舒心、服务暖心、邻里欢心为目标。‘520’听上去轻松、活泼,容易拉近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距离,让基层治理更有爱。”邹嘉仪说。

  今年初,沙依巴克区推出百姓说事云平台,平台采取线上“百姓说事云·书记直通车”和线下“百姓说事点”系列联动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

  

  8月25日,国道社区居民在“百姓说事点”反映问题。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80岁的居民姚碧英到社区线下“百姓说事点”。她反映,隔壁小区新种的大树遮挡了她家房屋的采光。接待姚碧英的是沙依巴克区检察院检察长梁新蔚,自今年1月起,他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在“百姓说事点”接待居民。听完姚碧英说的情况,梁新蔚当即拨通建设部门和园林部门的电话,说明情况后,约定即刻前往小区实地查看。经过一番沟通,建设方负责人最终决定等9月中下旬天气条件合适时,将这棵树移栽到别处。

  从反映问题到解决问题,用时不足两个小时,姚碧英很是满意。自“百姓说事云”平台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国道社区累计受理线上诉求61件,办结61件。线下调解辖区矛盾纠纷88件,办结率及满意度均为100%。

  “这只是我们了解社情民意、拓宽百姓说事渠道的平台之一。”邹嘉仪说,为了让社区治理“活”起来,社区还通过红色管家团征集居民意见建议,收集居民困难诉求。

  红色管家团是由社区和物业企业联合成立,通过党建这根“红线”,把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网格员队伍、小区居民等组织起来,以“共商共管共享共解共办”为原则,共同参与小区治理。

  “团长,小区有些路面不平,能不能修一下?”“团长,楼上漏水了,对方家里也没人,你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在红色管家团居民微信群里,大家有需求都喜欢找“团长”邹嘉仪说。

  红色管家团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居民有诉求可以直接发到微信群里,管家团能立刻解决的会立刻解决,不能立刻解决的会在第一时间回应并尽快落实解决,每周末由社区督办。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是通过资源共享,搭建为民服务站、志愿站、暖心站、助医站及反诈站。由辖区退休教师、退役军人、乡贤能人、首府好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力量组成8支志愿者服务队,专为居民提供服务。

  

  

8月25日,国道社区居民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活动。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国道社区有2600余户5000多位居民,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23%。2019年,社区将原有的室内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成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居民可以看书、休闲,也可以参加志愿活动、议事。结合老年人多的特点,还划分了京剧社、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等多个功能区。

  当天,社区居民邵杰和庄金华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她们是社区夕阳红腰鼓队、舞蹈队、合唱队成员。如今,国道社区已有京剧、秦腔、腰鼓、舞蹈等6支特色文化队伍,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

  根据居民“点单”,社区还联合第三方公司创建了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养生保健等服务。

  “我们的百姓食堂也马上要开业了。”邹嘉仪这两天正在为这事忙碌着,除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好、玩好,她还在积极对接老年大学,准备为辖区老年人开办各种课程。

  从图书阅览室出来后,已到了午饭时间,李炳荣行走在树木繁茂、道路整洁的小区里,不由感叹:“真是越来越好了。”

责任编辑:王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