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文明播报 | 文明评论 | 重要言论 | 公告文件 | 主题活动 | 文明创建 | 文明视频 | 道德模范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地方文明网站 全民阅读 | 民族团结 | 新疆艺术 | 民俗风情 | 丝绸之路 | 新疆掠影 | 资料中心 | 他山之石 | 地州频道 | 讲文明树新风
微信图片_20220908155205.jpg
QQ截图20210629165852_副本.jpg
QQ截图20210325113812.jpgread_image.jpg
 
新疆文明网首页 > 新疆掠影
 
辉煌60年·记者眼中的60年
时 间: 2015-08-28   来 源: 新疆文明网   
 

8月26日,库车县几位农民画画家在欣赏刚刚完成的农民画作品。记者李雄心摄

乌鲁木齐市西大桥一景。(资料图片)范红英 尼亚孜·热合曼摄

4月13日,库车县比西巴格乡尼沙古丽·喀尤木刺绣合作社女工在进行电脑刺绣。范红英摄

3月8日,2015年自治区首届大型春季人才交流会暨“三八”女性专场招聘会在自治区人才市场举办。记者李雄心摄

    2013年9月3日,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靓丽工程展位上,几位少数民族妇女现场为观众展示她们的刺绣技术。记者秦梅花摄

  编者按:为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记协在全疆各媒体开设“记者眼中的六十年”专栏,以新闻从业者的视角切入,写记者的所见、所闻,亲历、亲为,感想、感悟,从一条战线,一个侧面,深刻反映自治区60年来的巨大变化。本报从5月开辟专栏,记者们积极响应,踊跃投稿。今天本报特推出一个整版的报道,从环境、住房、就业、新疆人的精神状态变化、记者的内心感悟等等方面,诉说着记者们在采访过程中感受到的在新疆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美新疆写不尽

  “因为山在那里。”1924年,当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被记者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不假思索地作了以上回答。这句话从此成了登山界圣经般的名言,激励着无数人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原本不可能征服的山峰。

  对于一个从业20年的新闻工作者,如果有人问我为何乐此不疲地投身新疆新闻事业,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因为我深爱新疆这座新闻富矿。”

  作为古老西域的一方热土,大美新疆呈现出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景致。这里不仅是作家的王国、画家的宝库、史学家的天堂、旅游者的乐园、创业者的沃土,更是一座庞大的新闻富矿。

  我为自己是个新疆人而感到自豪。但更令我庆幸的是,我能在大美新疆这座新闻富矿里释放自己的才华和激情。

  在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各个民族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中有唱出比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长14倍的世界上最完整的《玛纳斯》史诗、被誉为“当代荷马”的居素甫·玛玛依;有将鲁迅先生那句“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的名言视为座右铭、我国少数民族中第一个将500多万字的《鲁迅全集》全部翻译成本民族语言的著名维吾尔族翻译家托乎提·巴克;有巡诊行程数十万公里、创造了数万例胆囊手术无一失误的世界医疗奇迹、被誉为塞外“庄一刀”的庄仕华;有十多次进入“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创造一天在沙漠中步行37公里的纪录并被中外科考队员称为“沙漠之虎”的周兴佳;有善于运用高超的技巧和欢快的舞台形象展现新疆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韵味、其代表作《摘葡萄》、《盘子舞》被评为“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作品”的著名舞蹈家迪丽娜尔·阿不都拉……他们怀赤子忠心扎根新疆,秉独家风格痴心探索,不计名利,默默跋涉,在各自领域书写着别样的传奇。在新疆,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传奇人物等着我们新闻工作者去讴歌。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书写发生在天山南北的变化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一个永恒的报道母题。

  60年前,新疆真是一穷二白,工业几乎是零,城乡社会生活中,几乎很少看见现代化的影子。而如今,新疆城乡到处都呈现着现代化的物质景观和人文景观,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化生活和我们每个人都如影随形。过去沙漠驼铃是新疆的象征,现在则到处是现代化大城市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可以说,自治区成立60年来发生的巨变完全可以称得上“翻天覆地”。

  发展的变化可以从许多角度反映出来,2000年我采写的一篇反映新疆发展成就的报道就是通过小地图上显示出的变化而展开的。当时我在新疆第二测绘院采访时无意中得知,过去四五年才更新一次的乌鲁木齐市区图从1996年起开始一年一变,在2000年甚至到了半年便更新一次的地步,与地图结伴而行的是乌鲁木齐市如火如荼的市政建设。尽管市区图已半年一更新,但新疆第二测绘院的工作人员却时常会接到这样的投诉:为什么乌市一些新修的道路没被绘进新出的地图中?小地图上显示出的变化不胜枚举,过去,测绘部门绘制的地图种类仅有中小比例的地形图和挂图等几种,而如今,用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大比例的地形图和用于城市管网建设的管网图等种类繁多的地图纷纷从测绘队员手下诞生。还有,放眼一张张历史上在塔里木盆地从未有过的地形图,我们仿佛看到石油会战大军在盆地上冲锋陷阵的身影;置身于新近绘出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图》面前,我们仿佛听到自治区吹响的“让天山北坡经济带在西部大开发中先行一步”的号角……采访回来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出报纸头题稿件《小地图显出新疆大变化》,我当时在这篇报道的结尾这样写道: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新疆大发展的铿锵脚步,定会有更多可以显现新疆变化的地图被测绘队员们绘出。

  历史进程中,思想的光辉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行的步履,引领着未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在真实描绘新疆发展变化的同时,更要用变化、变革的理念去书写时代之新、社会之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风起云涌,我们的国家正由传统的小农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这个伟大的历史转型无疑是我们报道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新疆,由于特殊的区情,我们的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还在经历着由传统的游牧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充分表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转型中出现的新,是新疆媒体人的光荣职责。因为这个转型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表现在人的思想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中,使得类似新闻在天山南北可以说俯拾皆是。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5年来发生在天山南北的巨变更是撼人心魄。从做一个新疆各族人民的“儿子娃娃”,到争当“四强干部”;从创造“新疆效率”,到连续五年部署开展新春开局系列活动;从“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到民生建设年活动接连开展;从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五化同步”,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从“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到建强“三支队伍”;从“基层兴则新疆兴、基层稳则新疆稳”,到20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投身“访惠聚”;从“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到“坚决保护我们的森林、冰川,坚决保护我们的河流、湖泊,坚决保护我们的湿地、植被,坚决保护我们的绿洲、草原”;从“一反两讲”、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到用好“五把钥匙”……5年多来,自治区党委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工作总目标,在深入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进程中,从新疆实际出发,以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的精神积极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正是这一系列理念和实践创新,在天山南北催生出一个个令世人惊叹的飞跃和奇迹,并促使新疆大踏步地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和全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目标正在渐行渐近。而这一切,无不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采访素材。

  新疆砥砺前行的道路还在延伸,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还在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置身大美新疆这座新闻富矿,在路上的我们一定会记录下更多的精彩和奇迹。(新疆经济报记者杜宗阳)

    住房好了,幸福来了

  住房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希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幸福指数。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疆各族群众的住房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现在,“住房好了,幸福来了”是多数新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到和田地区采访有关抗震安居工程的新闻时,我在农民家中,看到了破败的用土作原料的干打垒房子与坚固美观的抗震安居房的鲜明对比,住进抗震安居房后的和田农民笑得合不拢嘴,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2010年,抗震安居工程升级为安居富民工程,新疆还启动了定居兴牧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让新疆农牧区的面貌换新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欢迎。一栋栋结实漂亮的安居房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安居房面积基本在80平方米以上,室内水、电、暖、电话齐全,有厕所,有浴室,院内有菜地、暖圈、葡萄架,不亚于城里人的住房条件。

  2011年至2013年,新疆发生了20余次5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014年于田县发生了7.3级强震,安居房完好无损,保证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新疆城市的住房条件也持续向好。我自己家的住房变化就是一个例证。

  小学五年级时,我父母所在的单位整体搬迁至奎屯市火车东站的一片戈壁滩上,新房没有建成时,我随父母住进了地窝子。

  不久,父亲和同事们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砖房。搬进砖房,我看到地面上铺的是一块块红砖,夏季周末休息时,我用拖把将一块块砖拖干净,红色的砖地让整个房子整洁而凉爽。

  从学校毕业后,我来到乌鲁木齐工作,远离了父母。一年年过去,父母老了,砖房也“老”了,墙面出现了一道道裂纹。

  2011年,受益于奎屯市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父母搬进了楼房。帮父母装修新房时,我的心里是满满的快乐和幸福。

  在每天的采编工作中,我常常读到记者采写的有关农牧民住进安居房的稿件。农牧民住进新房后,有了好的卫生习惯,孩子们上学近了,伙伴不再只是小羊羔了,老人们有了更好的养老环境,看病求医很方便,农牧民有了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业余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很多农牧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有奔头;而我在城市的朋友们,很多人有了第二套房子,面积更大,装修得更漂亮,有了舒适的住房后,他们的幸福感更强了。

  住房条件的改善,改变了新疆人的居住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升了新疆人的幸福指数。(新疆经济报记者孙红霞)

    从压岁钱到微信红包

  最近,一打开手机微信,同学或朋友群里总有人发微信红包,大家纷纷抢红包,群里显得很热火。

  想想这两年在采访中,金融业务的变化真是不小。饭馆或小摊上随便一个买单的人,钱包里都有几张银行卡;最基层的干部出差,在网上用银行卡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电梯里遇到的大叔大妈,在网上用银行卡划账炒股;从小学生交资料费到成人考试报名也是银行卡支付;连一些偏远地区年轻的农牧民,也有过通过银行卡网购或做生意转账的经历。

  渗透到普通群众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银行卡,是时代发展的标签。

  我参加工作后,四大国有银行已相继推出银行卡,单位给每名员工都办了工资卡。当时,银行卡在我眼里只是领取工资的功能,大多数购物场所仍是支付现金。基层群众对银行卡接受的程度相对较慢,采访中遇到过往铺盖卷里塞现金的拾花工,往袜子里塞钱的个体户,用一层层手绢把钱包好放在床铺下的老太太。

  不知何时,街头的银行自动存取款机多了起来,功能繁多且便于操作。在很多商业场所哪怕是一个小店里消费,服务员都会问“刷卡还是付现金”。尤其是近几年,在基层县市开设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越来越多,有些县市在城市建设中规划了金融商务示范区。走进城乡间任意一家银行业务办理大厅,都有排着长队等候的老百姓。从传统的过年压岁钱到当下流行的微信红包,显现出货币流通的方式越来越方便着新疆人的生活。居住环境越变越美□本报记者任华

  我是西安人,十几年前,得知我要去新疆乌鲁木齐定居,周围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啊?你怎么去那个地方?”“听说那个地方特别落后!”……

  真正生活在这个城市时,我发现,乌鲁木齐和内地的城市相比并不落后,城市里高楼林立,商场里装饰得金碧辉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街上走过的行人衣着时尚,举止文雅,俨然一副现代大都市的模样。虽然有些公共设施比较落后,但总的来说,生活在这里还是很舒适的。

  我明白了,他们对新疆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而我所置身的新疆,已经历了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

  成为一名记者后,我经常穿梭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一点点认识这个城市,亲眼见证它点点滴滴的“变”。

  我居住在乌鲁木齐市南湖市民广场附近,刚来乌鲁木齐时正逢广场开始建设,眼看着工人们一点点建起草地、绿树、人工湖,也眼看着周围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如今,这里湖水碧绿,绿树葱葱,已成为人们的休闲乐园。夏季的晚上,人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近年来,乌鲁木齐“变”的速度骤然加快。天蓝了,路宽了,蜗居少了,新楼多了,乌鲁木齐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丽,生活在这个城市,感觉也越来越舒心。

  去年,表哥带着一个朋友从西安来新疆玩,我陪他在乌鲁木齐转转,他说:“乌鲁木齐很漂亮嘛!”我自豪地说:“那当然了,我们乌鲁木齐不比你们西安差!”(新疆经济报记者于兮)  10年的采访经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疆妇女精神状态的变化。

    靓丽工程让新疆妇女增强了自信

 

  8年前,喀什市的加马力·买买提卡地还是一个贫困的哈萨克族妇女,从小就会手工编织的她,没有想到这门手艺竟能给她以后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加马力·买买提卡地向自治区妇联妇女发展小额循环项目申请了10万元的小额贷款,雇了50个女工开展手工编织。一年时间,她就还清了贷款。去年,自治区经贸委为她联系了35万元的订单,加马力·买买提卡地已经出落成了一名职业女性。

  加马力·买买提卡地的变化是自治区妇联实施“靓丽工程”的一个缩影。在“做靓丽女性,展大美新疆”的含义中,“靓丽女性”首先是一个自己有经济基础和自立能力的女性。自治区妇联依托SYB女性创业培训、国际农发、妇女发展小额循环项目、援疆资金等多个项目资金,举办了近8000期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帮助837264名基层妇女获得就业技能、53000多名城乡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全区已累计发放妇女小额贴息贷款147亿元,有47万名城乡妇女获得了贷款,辐射带动62万名群众实现创业就业,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靓丽工程”通过各类培训,让妇女们开阔了眼界,从家庭中走出来,和周围的妇女一起创业,“走出家门,进厂门”的理念带动了很多妇女走上致富的道路。

  这些年,“靓丽工程”扶植的农村刺绣合作社、地毯加工厂、服装厂在南北疆不断涌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让妇女们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能照顾到一家老小,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发生了质变,她们既是家里的贤内助,也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劳动和创新树立了“我能行”的自信心。(新疆经济报记者谢凡)

    就业的路越来越宽

  回想起当年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那种恐慌感我仍记忆犹新。

  没有工作经历、不会操作计算机、没有任何可以投靠的“关系”……我一次次游走在招聘会上,寻找着属于我的机缘。

  那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招聘会上什么时候都是人头攒动,晃动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已经大学毕业了,不能再靠父母吃饭了,我必须得赶紧找到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在感觉漫长的煎熬中,我终于被一家公司录用了,成为一名文员。

  半年后,凭着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我的岗位一换再换,最终我来到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这与我的专业刚好匹配,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但很快,让我揪心的事情又来了。为了招聘一批营销人员,我再次来到了招聘会现场。这次进入招聘会,我的角色完全变了,但是,我的内心同样地煎熬,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向我拥来,我感到一阵窒息,我能体会到他们的渴求,但也深深地感到无奈,毕竟就业岗位是有限的,而我,如果不努力工作,则有可能回到他们中间,这又隐隐勾起了我的恐慌。

  2003年,我有幸考入了新疆经济报社,成为一名记者。就业,仍是我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采访中,我看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解决就业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努力,相关领导们反反复复研究现状,苦思冥想努力寻求破解路径。从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到“40、50”人员就业,从零就业家庭就业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再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随着时代的变化,自治区的就业工作重点也在不断发生着转移,旧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虽然就业问题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可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态度和决心从来没有变过。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工作无疑也迎来了春天。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全力支持下,我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效果明显的就业政策,许多甚至在全国都是突破性的。就业政策覆盖到了所有人群,甚至根据不同人群分类施策,使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作为解决就业的主力军,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待遇好得让人直流口水。

  这些年,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采访而再次走进招聘会现场了,当初的那种恐慌感已经荡然无存,我想,这可能与我看到的眼睛不同。现在的求职者眼中已经没有了我们当年的饥渴,他们只要想工作,不挑不拣随时都可以实现就业,即便是挑选,他们可以选择的路也很多,去企业、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对于未来,他们成竹在胸,就业的路已经越来越宽。(新疆经济报记者张云梅)

责任编辑:秦 雪
 
文明创建    
·新疆阿克苏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一城文明风 处处幸福景——若羌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沙雅县: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和静县:文明花开满城芳
·阿勒泰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助力创建文明城市
·石榴花开的时节——乌鲁木齐市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系列观察之四
·霍尔果斯市召开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现场点位推进会
·温宿县召开争做“最美温宿人”争创“最温暖城市”动员会
道德模范    
·新疆历届全国道德模范
·关于增补玛依努尔·尼牙孜为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建议人员的公示
·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建议人员名单公示
·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儿媳、好弟媳——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古力奴尔·卡德尔
·十年坚守 点亮“风城”万家灯火——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马春强
·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邻家孩子成佳话——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罕谢日·图尔迪
·崇尚先进 见贤思齐丨“力所能及帮助更多人”——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于学然
·26年,他对患病的养女不离不弃——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吐尔逊·司马义
精神文明建设简讯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1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0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9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8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7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6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5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4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3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2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
地州频道    
·乌鲁木齐 ·昌吉 ·伊犁 ·石河子
·克拉玛依 ·塔城 ·阿勒泰 ·博州
·哈密 ·吐鲁番 ·巴州 ·阿克苏
·喀什 ·克州 ·和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文明办主办 新疆文明办主管 联系电话:0991-3532125
© All Copyright Rights Reserved 新疆文明办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