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文明播报 | 文明评论 | 重要言论 | 公告文件 | 主题活动 | 文明创建 | 文明视频 | 道德模范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地方文明网站 全民阅读 | 民族团结 | 新疆艺术 | 民俗风情 | 丝绸之路 | 新疆掠影 | 资料中心 | 他山之石 | 地州频道 | 讲文明树新风
微信图片_20220908155205.jpg
QQ截图20210629165852_副本.jpg
QQ截图20210325113812.jpgread_image.jpg
 
新疆文明网首页 > 精神文明建设简讯
 
《精神文明建设简讯》2017年8月(下)
时 间: 2017-09-08   来 源: 新疆文明网   
 

【他山之石】

强化三个坚持  提升创建水平

打造文明油城

克拉玛依市文明委

  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克拉玛依市积极探索创城工作长效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城理念,连续两届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一、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坚持“一把手”工程

  我们始终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推动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好各级党政“一把手”的关键作用。

  一是坚持“一把手”抓创城项目管理。从2012年起,我们连续6年实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大绿化工程、标准化小区建设工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多项惠民利民工程。在每一轮工程实施过程中,市委书记都任工程总负责人,亲自策划项目、部署工作、把握进度,各单位一把手任项目组组长,每年集中精力解决一批文明城市创建的大事难事,巩固和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二是坚持“一把手”抓责任单位。从2012年起,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召开创城工作会议,统一安排部署全市创城工作,市委书记作为文明城市创建总负责人,分别与各创城责任单位一把手签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责任书》。2017年,市委又提出了“书记抓常委,常委抓各路,层层抓创建”的创城工作思路,进一步调动了全市各单位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主动性。

  三是坚持“一把手”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了市委领导联点制度、督察问责制度、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制度等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市委坚持把创城工作与领导业绩相挂钩、与考核兑现相结合,根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责任书》规定,凡是创建不力的部门和单位,领导当年不得评为优秀,单位不得参与各种评优活动,年终扣减一定比例精神文明建设奖金。

  二、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坚持利民惠民

  我们始终坚持将群众的呼声、市民的需要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第一信号,让广大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创建工作带来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财政向民生投入,提升市民的认同感。先后投入310.6亿元,用于解决市民在住房、就业、社会救助等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市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1029套,充分满足了市民的住房需求。市、区两级政府建成投用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380余个民生项目,建立了三个总面积11.1万平方米的熟食品加工基地,切实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市民在创建工作中的认同感越来越多。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大力实施“大绿化工程”“蓝天工程”,全市绿地面积增加了2倍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2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了“一条河、一片湿地、六个湖泊和四片森林”的生态系统。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智慧城市建设国内领先,成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城市”。市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健全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大病医疗保险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安全网。覆盖全市所有街道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投入运行,日托中心、黑油山养老院以及居家养老等各种养老机构、养老方式的建立健全,使我市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全国样板。在全疆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一体化,中小学生、环卫工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全市所有中小学体育场馆、各大企业运动场馆常年向市民开放,市民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坚持以文化人

  我们始终坚持把以文化人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市民在寓教于乐中逐步提升文明素养。

  一是以群众性文化活动陶冶人。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在全市形成了以“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克拉玛依水节系列庆典活动”、“社区文艺展演”等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参与度高的市级品牌活动;在各区、各街道(乡镇)培育了一批如“百姓大舞台”、“我家门前唱大戏”等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活动。推进基层讲堂建设,打造了面向市民的准噶尔大讲堂,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名家大讲堂,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大讲堂,面向文明单位职工的道德讲堂,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二是以培育特色文化塑造人。各石油石化企业突出自身特色,通过编制《企业文化手册》,层层学习培训,不断培育石油特色文化理念,丰富企业文化内容。逐步培育出了诸如“精心、恒心、爱心”的“三心”安全理念,“好环境、好身体、好心情、好精神”的“四好”健康理念,“一心想油、奉献为油、敬岗爱油、力争上油”的团队精神等特色文化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到员工心中,融会贯通到员工的行为之中。

  三是以书香文化滋养人。建立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以市图书馆为中心,以各区图书馆为纽带,以街道、社区图书室为基础,以企业、学校图书室联合加盟为补充,实现了全市书刊借阅一证通用,通借通还。创立“总分馆体系与联盟方式融合”图书馆总分馆模式,采取“图书馆+书店”模式,在图书馆内开展“你看书我买单”服务,图书购置种类由读者决定;针对行动不便的读者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建立健全了全民阅读服务体系。

 

兵团精神铸市魂  内外兼修塑文明

石河子市文明委

  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麓,是军垦精神的孕育之地,是负有“沙漠绿洲、戈壁明珠”美誉的塞外江南,是著名诗人艾青工作生活30多年的第二故乡,具有着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特殊精神禀赋。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市人民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的工作理念,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将石河子打造成为文明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

  一、以兵团精神凝神聚力、不断培育文明城市的道德内涵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兵团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军垦战士祖国至上、戍边稳边的精神坐标。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聚焦核心价值观入手,围绕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日常。

  1.选树先进典型,打造道德高地。近年来,石河子共选树出全国先进典型3人,自治区和兵团道德模范11人,省级各类先进人物百余人,为全市各族群众树立了优秀的学习榜样。以“四德榜”为主要平台,在社区、村广泛开展“我身边的好人”、“文明家庭”、“文明楼栋”、“好邻居”、“好妯娌”、“好儿媳“、”好婆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创建活动,“传家风扬家训,凝聚道德力量”,营造尊道理、守道德,学好人、当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

  2.打造志愿品牌,扩大活动吸引力。发动老军垦战士组成“军垦老兵志愿服务队”深度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有效的带动了群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热情。目前,我市已成立以“红细胞工程—党员志愿服务队”“白杨公益”等一批品牌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700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达7万多人。其中4名个人,7个集体和项目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四个一百”评选中受到表彰。

  3.传承红色基因,夯实文化支撑。深入开展“弘扬兵团精神,强化兵的意识教育“,开展”中国梦军垦情“故事大赛,让兵团精神代代相传。展现兵团精神的话剧《兵团记忆》、豫剧《我的根我的娘》巡演分别达到116场和56场效果极好。打造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多层次相融合的群众文化体系,呈现出开拓性、群众性、开放性、多元性于一体的军垦文化特色。

  二、以“创新发展理念”为目标,不断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石河子是一座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设、军人后代继承的军垦城市,绿色对于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贯穿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过程,先后完成城市“一区一园”建设,明珠河工程全线贯通等一大批绿化美化建设。

  1.打造“大绿大美”的石河子。经过几代军垦人的不懈努力,石河子绿化面积已达41%,并且以每年栽种树木10万株/棵,新增绿地4000亩的速度继续在增加。2011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真正成为“城在绿中、人在花中”的戈壁明珠、沙海绿洲。

  2.打造环境优美的石河子。为解决石河子大气污染问题,市委、市政府对重点污染源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进行了打出治理综合拳。市财政先后拿出30多亿元用于支持清洁能源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通过努力,目前石河子市空气优良率逐年提升。着力改善城市环境,以公共部位、背街小巷、小区市场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推行城市精细化、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投入4500万元,新增道路清扫机提高城市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和公园、广场清扫效率。实施“社区卫生改善工程”、通过新增700余名保洁员和财政划拨物业管理补贴,下大力解决居民小区垃圾清扫不及时、小广告多等困扰居民生活的顽疾,有效改善了居民小区卫生环境。

  3.打造秩序井然的石河子。为解决公共交通服务态度、违规运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派出多组名督查人员对公交车脏乱、甩站,出租车拒载、拼车、不主动出具票据等违规经营问题进行持续性暗访。并对违规从业人员进行严肃处理,有效的解决了居民出行难、乘车乱的问题。对所有星级酒店和旅行社从业人员,进行了“诚信经营、文明旅游”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完善旅客投诉机制,印制文明旅游宣传册,有效提高了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三、以“利民、惠民”为宗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石河子市始终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的创建宗旨,始终以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难题”为突破口,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1.努力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党政机关首先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设立互联网公开查询系统,升级各类政务网站,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派出暗访组,对全市所有机关便民窗口进行实地暗访,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以“红黑榜”的形式在全市氛围亮相;在“窗口单位”推行服务承诺制,把医疗、通讯、交通、金融等行业作为重点,广泛开展“微笑服务”“文明礼仪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以活动促服务质量的提升。

  2.落实“福利清单”惠民工程。针对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政府坚持每年办好“惠民十件实事”,每年为市民发放一次“市民福利清单”(十件实事解决生活大问题,福利清单托底群众小困难),真正把创建惠民、利民、便民目标落到实处。2014年以来,石河子市以“政府兜底”的方式,逐年对办法部分老旧小区进行了道路维修、更换上下水管路、配套“市民活动中心”“邻里中心”和免费地下停车场。3年来,石河子总计投入19.2亿元用于民生工程。这些努力,在改变了石河子的城市面貌的同时,也让百姓群众分享到了城市发展成果,提升了市民幸福感和认同感。

 

在高位谋划  在实处进取

乌鲁木齐市文明委

  2011年3月,乌鲁木齐市委围绕首府发展定位,提出力争用七年时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2015年2月,乌鲁木齐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今年,正在向创城决战决胜冲刺。七年来,我们创城的体会是,在高位谋划,在实处进取。

  一、站在高位谋划

  乌鲁木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陈全国书记打造和谐稳定、既优又强、民族融合、宗教和睦、独具魅力、干净美丽的“六个首府”的具体行动,也是乌鲁木齐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纳入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

  1.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来谋划。乌鲁木齐稳则新疆稳,新疆稳则全国稳。为此,我们立足于通过创建文明城市,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把乌鲁木齐打造成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排头兵。

  2.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来谋划。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占总人口四分之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亲如一家。我们立足于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3.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抓手来谋划。中央把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立足于通过创建文明城市,让乌鲁木齐这个核心更加优美、文明、开放。

  4.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改善民生、造福各族群众的重要途径来谋划。乌鲁木齐具有极高的发展首位度、文化引领度和社会集聚度。我们立足于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看病上学、养老托幼、市政设施、公交出行、农贸市场、大气污染、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民生建设方面有大的飞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二、落在实处进取

  7年来,乌鲁木齐市把创城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创城目标持续纳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 和第十次 、十一次党代会的奋斗目标,高度重视,领导挂帅,多次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推进,加强人、财、物支持,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使创城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幸福工程。

  1.重在利民惠民,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精力、为民办事。一是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举,加快实施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国内一流BRT快速公交、田字路;围绕陈全国书记关于“树上山、水进城、煤变气、地变绿、天变蓝、城变美”六项具体要求,加速推进老城区改造,目前,已拆除19个片区征收总建筑面积850万平方米,实施35条街道美化靓化;全市170个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二是城市环境不断绿化美化。生态治理保护加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投入500亿元“煤改气”工程成为全国首个“气化”城市;“即下即清、雪停路净”冬季清雪新模式保障市民出行无忧; 三是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深入落实“九大惠民工程”,每年办好100件以上民生实事,建成1000多个便民警务站、10000个“爱心暖屋”、600个社区蔬菜直销点、900个“六点半课堂”,为120万市民免费体检,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重在以德润心,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始终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作为创城的目的,践行养成、常抓不懈。一是德法结合。3月,颁布实施《乌鲁木齐市公共文明行为条例》,推动公共文明行为在道德领域的有效实践,强化文明养成;二是示范引领。开展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志愿服务典型选树宣传系列活动,推动形成群星灿烂和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网民参与评议达460万人(次);三是丰富载体。持续推进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环境、文明服务、文明餐桌、文明上网、诚信建设、志愿服务“八大文明行动”,狠抓文明城市(城区、县)、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文明社区(村)、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户)“六大创建活动”,不断夯实基层创建基础;四是宣传覆盖。以“图说、歌唱、讲述、书写、舞动、践行”等方式,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利用各类宣传阵地持续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数量达30多万幅,形成了大气、正气、洋气的社会效果。

  3.重在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始终把建立、落实常态长效的创建机制作为评价创城实效的标准,狠抓日常、督查问效。一是建立健全创城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等26项,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建立由市、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的督查组,全区域、全点位、全天候、全过程实施督查、反复跟进、一追到底; 三是实施“帽子工程”和责任倒追究制。对因创建工作滑坡、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扰民行为影响创城效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严格实施问责,形成良性的工作运行机制。

 

创建文明城市  实现安民、富民、乐民

若羌县文明委

  若羌县地处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自然环境恶劣、干旱少雨,全年大风沙尘天气多达102.5天,年均降水量37.2毫米、蒸发量2920毫米。若羌县委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拴心留人的民心工程、百姓致富的民生工程、提升素质的幸福工程,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紧紧围绕安民、富民、乐民,狠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5年2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一、围绕总目标抓创建,做到“安民”

  我们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夯实稳定工作根基,全力营造安全、方便、舒心的城市环境。

  一是社会稳定安民心。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打防结合,三年来累计投入5.2亿元保障落实各项维稳措施“组合拳”,广泛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反恐维稳人民战争,坚决打好“三场硬仗”、打赢“一场人民战争”。成功创建自治区优秀平安县,县委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称号。社会平安和谐,让各族干部群众安全感更强了,招录报考若羌职位的年轻人和流入务工人员更多了,来若羌洽谈合作的客商更频繁了。二是惠民工程暖民心。连续七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深入落实自治区九项惠民工程。建成 “幸福乡村”,让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验。制定若羌政策,提供优厚待遇引进医生、教师等人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在全疆率先实施学龄前至高中阶段15年的免费教育,与兵团二师华山中学联合办学取得实效,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和药品零差率制度,城乡低保、养老保险一体化,贫困群众财政兜底脱贫,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三是宜居生态舒民心。把生态环保当作“安身立命”的大事来抓,持之以恒地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塔里木盆地周边防风治沙工程,累计人工造林面积达22.25万亩。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到36.13%、39.74%和14.53平方米,近三年大风沙尘天气同比10年前降低50%,被自治区住建厅推荐为国家园林县城候选县市。

  二、围绕发展抓创建,做到“富民”

  我们千方百计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始终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文明城市创建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一是坚持红枣产业富民。新世纪以来,县委以城带乡促农增收,干部包联带着干,推动农民发展红枣产业。十五年来,以质取胜的若羌红枣产业,让全县农民步入小康生活,富起来的若羌人民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枣农文明素质的提升,更加坚定诚信种枣、种有机枣的决心。在产业发展中各民族团结互助,使红枣树成为“致富树”“团结树”“幸福树”,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涌现出芒力克·热合曼、朱金梅等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典型。201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0076元,连续八年稳居西部十二省市区首位。二是坚持项目带动富民。围绕满足县域铁路、高速、机场、物流等大建设市场需求,动员群众投资运营物流运输、后勤保障供应,为各族群众增收拓宽新的投资渠道。同时,组织县域劳动力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并推荐转移就业,做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现多一人就业、多一份稳定的力量。三是坚持“互联网+”富民。抓住若羌红枣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今年10月份若羌楼兰机场建成通航、自治区确定若羌为物流业发展二级节点城市等机遇,以“互联网+”为引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平台,建成若羌(颐高)兵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和15个村级电商物流店,实现枣农不出家门向终端消费者销售红枣,全县上半年电商营业额近1亿元,并逐步形成与若羌黄玉、文化旅游、物流业相结合的电商新业态。

  三、围绕文化抓创建,做到“乐民”

  我们坚持把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作为关键,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村规民约管理人,培养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文明意识。

  一是乡村民俗文化“活”起来。本着既鼓“口袋”又富“脑袋”,建齐配全各乡镇、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设立“楼兰文艺奖”补助民间艺人、文化领头人,坚持开展乡村百日文体竞赛、周末乡村大舞台等活动,连续11年获得“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先进县”称号,舒适便利、健康向上的活动,提振了百姓的精气神,成为凝心聚力、惠及百姓的实践。二是优秀民族文化“传”起来。着眼解决富裕后文明素质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村、社区建立以教育教化、村史展览为主题的村民教育中心,以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特色成就等为重点,运用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使各族干部群众在参观学习中进一步增强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行动自觉,教育引导系住“乡愁”、记住历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乡村美、村民富、村风好,推进城乡文明协调发展。三是现代文明礼仪“树”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做文明有礼的若羌人”为主线,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国旗下的《村规民约》,开设道德大讲堂和“文明随手拍”等栏目,实施“衣家人”“好家庭、好婆媳”“军民一家亲”“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创建活动,不断拓宽群众参与面,全力提升文明素质,涌现出宋礼、帕塔木汗等自治区、自治州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让全民文明素质提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抓好四大工程  创建文明城市

昌吉市文明委

  昌吉市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着力抓好“一把手”工程、塑形工程、提素工程、幸福工程“四大工程”,不断提高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水平。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创城工作。一是“一把手”抓顶层设计。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21名市领导任副组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9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党政领导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同时,将创城目标写进州、市党代会报告、“十三五”规划,纳入绩效考核与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创城工作高起点布局,高位运行。二是“一把手”抓推进落实。市委、政府“一把手”逢会讲创城工作,调研看创城点位。定期召开创城问题集中整治协调会、专项整改督办会,形成了领导包片、责任包干、点面结合的推进架构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城工作体系。三是“一把手”抓督查问责。定期不定期对创城工作组织明查暗访,半年组织第三方模拟测评,逐项排查问题,及时研判、集中解决,将“软指标”变成“硬任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查视察、“市民巡访团”巡访巡查、新闻媒体代表实地点评、义务监督员现场执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原则,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滞后的责任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坚决问责。

  二、实施城市塑形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一是规划先行提品位。按照“东联、西拓、南进、北优、城市有机更新”的发展方向,建城区面积由原来30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建设新城的同时,将就医、就学、养老等功能统筹考虑,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二是智慧管理强服务。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整合服务信息平台,建立社区、物业、家政为一体的服务体系,物业覆盖率达91%。突出“治乱”、“治脏”、“治堵”,开展“车辆乱停”专项整治,清理流动摊点2356起、非法经营8000处(起),拆除“两违”建筑26.6万平方米。三是生态文明促发展。率先启动“清新空气”行动,做好乌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动清洁能源置换,依法拆除133台燃煤小锅炉,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26%,绿地率达3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9平方米,城乡宜居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实施市民提素工程,落细落小核心价值。一是狠抓核心价值观教育人。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街景,让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时时处处提醒、警示人们以文明言行彰显自身素质。二是开展创建活动带动人。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行动,选树“最美新疆人”、“最美昌吉人”、道德模范,积极开展“争做文明市民”活动,让广大市民在参与创建活动中提高文明素质。三是拓展志愿服务影响人。推行以社区为平台、社工为依托、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志愿者力量为主体的“四社联动”服务模式,“全民公益日”实现常态化,构建了以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昌建社区”为代表,“苏玉琴志愿工作室”“张岩一家亲”等志愿服务队和2.2万余名注册志愿者为支撑的志愿服务体系。

  四、实施市民幸福工程,着力提高创城吸引力。坚持每年75%以上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改善,每年完成十件惠民实事。一是安民,确保社会稳定。不断壮大维稳专业力量、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技防、人防和消防水平全面达标,市民安全感不断提高。二是便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27%。启动乌昌轻轨等项目,建成世纪大道南延等29条、180公里城乡道路,更新200公里农村公路,率先在全疆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三是助民,提升城市服务保障。完成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25个,新建安居富民房、保障性住房10514套,受益群众39992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学前免费教育和12年义务教育,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零就业”家庭实现24小时动态清零,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创业型县市。四是乐民,繁荣文化事业。图书馆、体育馆、文博馆及城区学校运动场免费向社会开放,游泳馆等项目启动实施,各类高规格节庆、赛事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突出利民惠民   力求创城实效

阿克苏市文明委

  阿克苏市1996年被命名为自治区文明城市,2011年、2015年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总目标抓创城,突出利民惠民,力求创城实效。

  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创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面对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阿克苏市牢固树立“我能行”的意识,在两个“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下,迎难而上,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具体抓手,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一是持续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反恐维稳主力军作用,广泛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秩序维护、街头巡逻、护校护院、社区治安等平安志愿服务活动。开通社会隐患“随手拍”微信公众平台,畅通群众信息“直通车”。目前,全市有15600余名平安志愿者活跃在维稳一线。二是创新警务网格化管理应用。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建设164个便民警务站,保持365天24小时全天候“在线服务”,让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出行安全有保障,应急求助有方向”,真正使“便民警务站”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和“亲民窗口”。三是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老少传承唱红歌”、“童心向党”“红色记忆之我家乡变化的图片展”、“文明小岗哨”、“文明劝导志愿者”、“文明慈孝实践”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展现民俗、民族风采,弘扬爱国主义和城市文明精神热潮。

  二、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抓创建,打造美丽宜居的幸福城市

  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作为造福人民群众的过程,把利民惠民作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动力源。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年内完成18个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信号灯标志、环卫车辆、垃圾箱等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建设农村、产业园区、生态区道路673.5公里;新建5个立体停车场(库);推进“智慧城市”数字城管建设,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动态维护。二是加快重点民生项目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2017年实施完成174个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年内完成93所农村学前双语幼儿园、4个乡镇卫生院和39个村(社区)卫生室(站)标准化建设,实现门诊就诊系统与医保持卡就医系统对接;建成2200套安居富民房,实施棚户区改造2958户。三是围绕生态立市战略,精心打造美丽宜居的幸福城市。年内建成一个特色乡镇,打造5-6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快阿克苏河生态工程建设,年内完成11万亩生态造林和阿克苏市植物园、湿地公园建设,新增绿地17.5公顷;完成城市特色风貌、夜景亮化、主要入城口、植物园绿化亮化等专项规划和老旧城区重要节点改造规划,对4个城市出入口和3条绿带实施景观绿化,加快多浪河一、二期景观河和4个公园、广场改造提质,启动实施多浪河景观三期工程,新建10处街头绿地小公园,积极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休闲”的幸福阿克苏。

  三、紧紧围绕文化惠民抓创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动文化民生实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让群众乐享文化发展成果。一是壮队伍,实现村村都有一支文化演出队。制定下发《阿克苏市村(社区)文艺演出队三年规划》,财政划拨182万元公共文化服务扶持经费,从城区、乡镇挖掘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文艺爱好者5460余人,组成182支草根文艺演出队,真正“把舞台放给群众”“把话筒交给群众”,实现了演员就是群众,观众就是群众,台上台下零距离,村村(社区)都有自己的一支文化演出队。二是无盲点,文化演出走进“最远一家人”。打破过去文化演出“漫灌式”表演向“滴灌式”送演服务转变,在“不留盲点,全面覆盖”上下功夫的同时,文化演出队还把乡土味、接地气的节目送到村头、田头、炕头,为那些走不出村、下不来炕、忙在地头的人送去欢歌笑语,真正打通了文化悦民“最后一公里”。三是多元化,让传统文化种子植根于基层。邀请地区歌舞团“名家”、文艺院校“专家”、民间艺人“杂家”对各文艺演出队和中小学生开展冬不拉、手鼓、唢呐、麦西来甫、十二木卡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培训的同时,还对农村青少年进行二胡、笛子、戏剧、相声、快板等传统的中华文化培训,彻底改变文化演出队走哪、去哪都是“老三样”的旧格局,让一支支提着音响、拿着话筒、载歌载舞,走街串巷,深入各族群众的“大后方”的文化演出队,把多样化、现代化、时尚化“短、精、快”的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相融合,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连续13年获得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先进县市。

责任编辑:于 洪举
 
文明创建    
·新疆阿克苏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一城文明风 处处幸福景——若羌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沙雅县: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和静县:文明花开满城芳
·阿勒泰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助力创建文明城市
·石榴花开的时节——乌鲁木齐市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系列观察之四
·霍尔果斯市召开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现场点位推进会
·温宿县召开争做“最美温宿人”争创“最温暖城市”动员会
道德模范    
·新疆历届全国道德模范
·关于增补玛依努尔·尼牙孜为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建议人员的公示
·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建议人员名单公示
·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儿媳、好弟媳——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古力奴尔·卡德尔
·十年坚守 点亮“风城”万家灯火——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马春强
·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邻家孩子成佳话——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罕谢日·图尔迪
·崇尚先进 见贤思齐丨“力所能及帮助更多人”——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于学然
·26年,他对患病的养女不离不弃——记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吐尔逊·司马义
精神文明建设简讯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1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0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9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8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7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6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5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4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3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2期
· 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
地州频道    
·乌鲁木齐 ·昌吉 ·伊犁 ·石河子
·克拉玛依 ·塔城 ·阿勒泰 ·博州
·哈密 ·吐鲁番 ·巴州 ·阿克苏
·喀什 ·克州 ·和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文明办主办 新疆文明办主管 联系电话:0991-3532125
© All Copyright Rights Reserved 新疆文明办 版权所有